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2017年度)

时间:2018-11-19浏览:215设置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7年度)

 

2017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对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项目推荐、统筹建设发展和师德学风建设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议、评定和提出咨询意见。现将学校学术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对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项目推荐、统筹建设发展和师德学风建设方面的评价

(一)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大力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学校以更名大学申请、博士单位建设等相关工作为契机,以学位点申报、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高效、有序完成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布局,推进了学科建设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

本年度,结合我校亟需强化及进一步培育的特色与优势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充分调研论证,报请主管校长同意,将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新兴交叉和优势特色学科培育计划”。主要面向全校范围内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及新兴学科,重点鼓励、引导、组织相关学科的青年研究骨干开展前瞻性研究。

(二)严把学术标准,认真评定推荐各类高层次人才及项目

我校学术委员会对各类人才计划申报的候选人进行严格审议,坚持学术标准,确保人才推荐质量。2017年度,我校获批的42项人才计划均经过了校学术委员会的严格把关。7名教授申报二岗教授通过省人社厅评审;3位教师被授予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9位教师为我校2017年度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5位教师被评为2017年度校级骨干教师。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3项(杰出人才2项,杰出青年1项,获批总数位居省内高校并列第2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人才计划4项(创新团队2项,创新人才2项,获批总数位居省内高校第6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素质不断优化。

(三)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和制度设计。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注重教改项目的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培育建设。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位授予分类标准,健全了导师分类遴选制度并付诸实施,进一步深化导师培训供给侧改革,激发导师参训内生动力。

(四)推进学术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把培育优良学风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以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为切入点,以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督为着力点,从制度导向、行为约束、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关键环节入手,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促进习惯养成,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术委员会依托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对学校教、学、管等涉及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要素进行全方位日常质量监控,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确认并督促整改。

(五)推进师德建设,严惩学术不端

学校为加强师德建设,维护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着力推进学术道德的长效机制建设,将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落到实处。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本着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出具审查意见,并独立进行调查和取证。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专业优势,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规划、咨询建议和总结,教育全校师生严谨治学,保持学术道德操守。

二、校学术委员会运行及履行职责情况

(一)立章建制,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设

按照学术委员会章程,依法依规处理学术事务,是学术委员会始终遵守的原则。凡重要事项,均由全体委员审议;对一些重要事项的处理,由主任委员会会议讨论,形成共识。

1.2017年学校起草了三项涉及科研管理的重要文件,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修订,待校长办公会、校党委会审定通过后公开发布实施。 文件对进一步完善我校学术治理体系、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定期召开院系学术委员会工作交流会。 依据相关规定,我校定期召开院系学术委员会工作交流会,围绕如何发挥院系学术委员会在教授治学中的作用,院系学术委员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对校学术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展开沟通与交流。

(二)行使学术权力,履行学术职责

2017年学术委员会召开全委会会议1次,主任委员会会议4次,专门委员会会议20余次,通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议的方式审议、评定近百份议题。

1.加强各类人才(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才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

积极做好博士科研基金立项及管理工作。为2016年度引进、培养博士拨付了科研基金项目启动经费490万元,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投入到科研工作。配合省教育厅高教处对省特聘教授杜淼、潘林强进行了聘期和中期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分别为优秀和优良;组织了省特聘教授刘文中教授、省讲座教授JAY-LIN JANE-TOPE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目前,校特聘教授年度、中期和聘期考核工作,以及2014年度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结项考核工作已顺利完成。

2.认真做好更名大学申请、博士单位建设等相关工作

积极组织校内学术委员会专家和校外专家针对更名大学支撑材

料不断进行研讨、反馈、完善。10月下旬顺利通过了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的考察,我校被河南省政府作为2017年唯一更名大学高校上报教育部,同时进一步细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专家进校考察相关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更名大学的全部任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学位中心相关要求,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材料整理、报告撰写、专家论证、材料上报等环节。积极组织、指导3个博士点申报学科开展相关工作,召开了20余次校内研讨会,就优势与特色、申报材料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分别组织了校内学术委员会、校外专家等对博士点申报学科进行了材料评审,最终上报省教育厅,材料深度得到了专家好评。经河南省学位委员会会议评审,我校以第一名列为新一轮博士立项建设单位,为2020年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3.参与我校双创孵化项目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申报论证评议会、申报推荐项目论证会等评审工作

对申报项目、奖项按照评审要求严格把关,择优推荐,以提高科技成果奖的中选率。

4.参与第九批省级重点学科立项论证

在认真总结我校第八批重点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召开了申报动员会、评审交流会,并开展了材料填报培训工作;针对我校14个一级申报学科和3个二级申报学科,做好申报学科所属学院的沟通、协调、指导等工作。严格按照学科指标体系,指导各学科做好数据搜集和申报表填报等具体工作,并对申报材料不断研讨与凝练,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论证,有效地推动了我校各学科申报工作的开展,成功获批为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开展其他学术论证与决策,对各类平台(基地)、项目、奖励申报的推选和评审进行严格把关,坚持学术标准,确保推荐质量。在国家级及省级平台、项目、奖项的推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积极配合国家基金委、省规划办、省科技厅、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开展项目结项验收工作。

6.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对接活动,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

本年度,2项产学研项目获得立项资助;4人获得2018年度省级科技特派员批准;申报2018年度河南省“三区”人才16人次;共组织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九届深圳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校友企业产学研等各种科技成果洽谈会、对接会5场次,参加教师为40人次,推荐项目总数达百余项。

7.积极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承办、协办以“第四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科技交流大会”、“中国(新乡)电缆产业发展论坛”国内会议3场,先后有70人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会,16人次受邀请作会议报告,扩大了我校在学科、行业中的影响。

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外专家18人,国内双一流大学博导、教授100余人次来校举行各类学术研讨、学术报告会130场。 

8.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培养工作

2017年度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校际合作项目、博士点申报学科优秀青年博士出国研修项目等载体,选送近50名教师出国培训或访学。

今后,校学术委员会将进一步与各专门委员会及学院学术委员会紧密团结,贯彻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方针政策,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建议学校加快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学术组织机构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返回原图
/